全球汽車巨頭停擺的時候,豐田為何在加速?

一個月前小馬智行測繪資質,豐田重啟了在中國的第四家,也是最后一家工廠的生產作業,但在疫情擴大的背景下,包括豐田在內的7家日本車企近期不得不讓其國內、歐洲、北美等地的工廠停工或減產,據外媒分析,這或將導致其今年產量減少30%左右(去年日本車企全球產量為2607萬輛)。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不過,即使面對業績將遭受巨大打擊的局面,但豐田并沒有因此放緩推動新技術普及的腳步。

豐田只盯著“優等生”

就在最近,豐田宣布與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中國初創企業Momenta開展戰略合作,由后者提供基于攝像頭視覺技術的高精地圖及更新服務,雙方將共同推進豐田的自動化地圖平臺(AMP)在中國的商業落地。此外,今年2月,豐田向初創公司小馬智行融資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25億元),這意味著它將持有其13%的股份,成為小馬智行除管理層之外的更大機構股東。

普通車迷或許會對Momenta感到陌生,但這家成立僅三年多的初創企業獲得了包括德國戴姆勒的投資,與美國英偉達和荷蘭恩智浦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還在2018年成為中國首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創業公司。2019年,Momenta率先拿到了導航電子地圖 *** 甲級測繪資質,搭載其技術的車輛已開始在北京與蘇州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在筆者看來,Momenta的“資質”極具吸引力之外,豐田或許是看中了其僅使用消費級傳感器(攝像頭、GPS、IMU),即可實現自動化的高精地圖建圖的能力(相對精度可達10cm級別),此技術可以廣泛適配多種量產傳感器,再加上Momenta的自動化地圖生產線可以對大數據進行高效處理,保證高精地圖的鮮度,有望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商業應用。

而目前國內估值更高(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1.87億元)的小馬智行(Pony.ai)的名氣就要大多了。豐田與小馬告汪智行的合作談判由來已久,早在2019年8月就宣布了共同在中國公開道路開始試點項目。目前,小馬智行的PonyPilot自動駕駛移動出行(Robotaxi)項目已在廣州試點城區公開道路開展常態化運營,并于去年11月在美國推出了加州首個面向普通公眾的Robotaxi服務。

除了這些新創公司,豐田還對滴滴出行(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37億元)等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而參與收購美國通用汽車旗下地圖數據企業Ushr也曾引發轟動,讓友商都對豐田在自動駕駛出行領域的一系列操作格外重視起來。

陸地已經不能滿足豐田了

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的背后,不能不提到豐田不斷壯大的“朋友圈”。

2018年,豐田(持股近40%)和軟銀(持股超過40%)共同出資成立了MONET?Technologies,一家致力于開發新一代出行服務“MaaS”?(Mobility?as?a?Service,出行即服務)的合資公司。與其說這是一家合資公司,或許把它稱作豐田的“未來朋友圈”更為恰當。近兩年來,日本除了日產和三菱之外的日本汽車企業都加入了MONET?Technologies,而滴滴出行、Uber、Grad等全球知名網約車公司也加入了這個企業聯盟。

2020年3月24日,豐田與日本通信運營商NTT聯合宣布,雙方將相互出資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7.86億元),加速開發利用5G通信標準的新一代汽車等產品,活用雙方的技術,攜手推動“智慧城市構想”。實際上,豐田在2017年就與NTT就啟動了面向互聯汽車的共同研究開發和實證測試了。如今,豐田與“朋友們”更大的“野心”——打造一座未來城市“Woven?City”的夢想終于要起步了。

根據豐田披露的協議內容,雙方將共同構建“智慧城市平臺”,向關乎人、車、住宅或者居民、企業、城市等的生活、業務以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所有領域提供價值。前期首先在靜岡縣裾野市東富士區域(Woven?City)和東京都港區品川區域(品川站前的部分NTT街區)實施,隨后向其小馬智行測繪資質他城市推廣。

豐罩友睜田社物歲長豐田章男在今年1月6日宣布,要利用位于靜岡縣裾野市的豐田東日本公司東富士工廠舊址(2020年底關閉),建設一座“名為Woven?City”的以互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純電動汽車(EV)為中心、所有產品和服務通過互聯網連接的“智慧城市”,初期預計有豐田員工和相關人士等約2000人入住,并力爭于2021年開工建設。

有意思的是,按照豐田章男的暢想,這座智慧城市并不僅僅有滿街奔跑的自動駕駛汽車,空中飛翔的也是“飛行汽車”。就在今年1月中旬,經過長期觀察的豐田通過旗下的創 *** 司,向一家名為Joby?Aviation的美國“飛行出租車”開發初創企業投資3.94億美元,豐田將在設計、材料和電動化技術開發等方面與Joby合作,還將向其引入豐田生產方式(TPS)的經驗。力爭實現兼顧品質和成本的機體早日啟動量產化。

其實,此前豐田汽車也資助了初創企業Cartivator進行飛行汽車研發,并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時推出飛行汽車skyDrive,從空中點燃奧運火炬。2019年的時候,該公司的飛行器開發團隊跑到豐田市創立了SkyDrive公司。然而,從其公布的照片不難發現,其飛行器就是一個放大并加了座位的“無人機”。據悉,這個飛行器預計2023年實現量產化出售,主打市區出租、偏遠島嶼和山區接送等服務——2023年正好是日本經濟產業省空中運輸革命公私合營委員會認為該國可以開始營運載人飛行器事業的時間節點。

相比起來,早在2009年就成立并曾配合NASA開發過前沿異步推進技術(LEAPTech)和X-57?Maxwell(一架全電動實驗載人飛機)的Joby?Aviation就顯得靠譜得多。按照官方說法,Joby正在研發可以垂直起降、兼備直升機和無人機等飛行器特點的電動機體“eVTOL”,其具備無需飛行跑道、320公里的更高時速(載人)、單次充電的飛行距離約為240公里的優異性能,而且起飛與降落時的噪音是傳統飛機的“百分之一”,當eVTOL飛過的時候,底下的人“幾乎聽不到聲音”。

當然了,豐田打造這個強勢“朋友圈”,其主要目標還是要搶占對于電動汽車來說最為重要的中國市場。為此,豐田已經宣布將強化在華本地化生產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天津建設新能源工廠(預計投資1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11億元),用以生產與比亞迪合資的純電動車型;而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這兩家合資公司的工廠也將進行改造升級,以提升產能。

為了應對全球汽車界“百年未遇之挑戰”,豐田正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與整合以實現創新,而在這個不斷提速的過程中,豐田章男可謂身先士卒。2018年,豐田章男就提出要讓“豐田變身為幫助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移動樂趣的出行公司,”今年3月3日,他又在公司內部強調:“我必須為新一代(豐田汽車人)做的事情是找回‘豐田特色’。”這無疑展現出了這位61歲的“掌門人”的勇氣和緊迫感。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小馬智行獲北京首批“無人化車外遠程階段”自動駕駛路測許可

易車訊 12月30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頒發 “無人化車外遠程階段”道路測試許可,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得許可的企業之一。獲得許可后,小馬智行將有序推動10輛無人化測試車在政策先行區劃定的范圍和時段內開啟“整車無人”的道路測試。遠程安全員將通過遠程協助平臺對測試車輛進行實時監控,并在必要情況下對車輛進行遠程協助。

去年以來,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小步快跑”,已連續公布多項業內領先的關鍵自動駕駛政策。去年10月,先行區首次開放自動駕駛無人化道路測試,明確將“無人化”測試劃分為“副駕有人”、“前排無人,后排有人”、“車外遠程”三個階段。獲得此次許可之前,小馬智行于11月16日獲得示范區無人化第二階段道路測試許可,即“前排無人,后排有人”的道路測試。

此次許可的頒布,標志著“無人化”測試已進入“車外遠程”的第三階段。進入第三階段,自動駕駛測試車輛需滿足測試里程、脫離率等嚴格的技術及運營要求。而小馬智行的10輛測試車在第二階段的測試中全程安全行駛,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準備第三階段的測試,測試主體還需提供多維度的相關應急預案;同時,遠程協助安全員也需要經過復雜的培訓以及考核,需熟練掌握自動駕駛遠程協助系統操作測試工作,確保測試安全。小馬智行憑枯則借過硬技術和完備預案,以高標準的評審結果獲得了許可。

目前小馬智行同時在北京、廣州兩地進行全車無人的自動駕駛測試,為今后的“全車無人”示范應用及商業化銷敗虧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虧神

易車超級評測體系重磅上線!專業、硬核、全面的汽車評測內容云集,易車年度車型榜單新鮮出爐!上易車App搜索“超級評測”,等你來看!

北京率先試行“方向盤后無司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北京率先試行“方向盤后無司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北京率先試行“方向盤后無司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相比此前“自動駕駛出租車”在主駕駛位上配備安全員,這次則是試點開放副駕駛有安全員的無人化載人。北京率先試行“方向盤后無司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北京率先試行“方向盤后無司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1

中國自動駕駛發展再現新突破!4月28日,北京發放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百度成為首批獲準企業,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正式開啟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在中國超大城市首次發放通知書,意味著“方向盤后無人”的自動駕駛服務正式開放,相關市場主體可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60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公開道路的無人化自動駕駛載人示范應用。應該說,這是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當前,自動駕駛已成為全球創新版圖、經濟結構再度重構的焦點領域。我國自動駕駛也已進入落地關鍵期,在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亟須解決的是運營資質、產品合規、監管合規等制度性建設。

作為超大城市的北京,積極搶抓戰略機遇,持續加大政策先行先試力度——2018年3月,北京率先推出允許在公開道路自動駕駛測試的管理規定,并在經過一系列考核后,頒發了首批五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2020年11月,北京發布了道路測試管理規定修訂版,允許企業開展無人化道路測試;2021年10月和11月,北京又發布了無人化道路測試許可和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許可。今日,北京允許“方向盤后無人”,支持百度等首批企業開啟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北京的探索,對我國自動駕駛行業意義重大。無人化正成為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如今百度等企業開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無人化”實踐,是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由測試階段邁入商業化運營的關鍵一環,也是機器能夠代替人力的重要考量。在安全制度的保證下,企業通過實踐才能打磨出真正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在國際自動駕駛無人化的競爭中,主要競爭點就在政策創新。哪個國家能出臺更具突破力的創新政策,率先實現規模化商用,更早去掉安全員,實現無人化,就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北京已經搶占先機。

政策先行,才能激發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新能力。當務之急,就是要進一步突破與技術嘩胡、產業發展不相適應的政策瓶頸。在人工智能“大爆發”來到之前,要先妥善解決好應用中政策滯后問題,構筑在我國全球自動駕駛發展中的產業競爭力。

對此,應繼續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引導并支持地方 *** 出臺政策,明確支持無安全員的無人車上路,打造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載人運營政策先行區;二是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訂和發布實施,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商用、無人化奠定法律基礎;

三是適度超前建設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發揮5G的遠程控制優勢,通過車路協同促進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帶動汽車產業向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轉型升級;四是加快建立道路智能化分級國家標準,加快傳統交通智能化升級。

當前,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具備成為全球領軍者的基礎和條件。我們有理由相信,以人工智能為關鍵技術的自動駕駛,將驅動我國汽車產業轉型以及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助力中國經濟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

北京率先試行“方向盤后無司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2

自動駕駛行業連迎利好。繼4月24日小馬智行取得全國首個出租車運營許可后,4月28日,北京發放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包括百度、小馬智行等在內的首批企業,正式開啟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這意味著“方向盤后無司機”的無人駕駛服務之一次在中國超大城市開放。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這一系列動作為多年來默默付出的無人駕駛亂橡攔企業帶來了曙光,將極大加快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進如悉程。未來,自動駕駛這個賽道及其相關產業或將成為資本的熱土。

國內首開乘用車無人化運營試點

4月28日上午,《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乘用車無人化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正式發布,在國內首開乘用車無人化運營試點。首批將投入14輛無人化車輛開展示范應用,相比此前“自動駕駛出租車”在主駕駛位上配備安全員,這次則是試點開放副駕駛有安全員的無人化載人。

此前,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制定并發布的《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乘用車無人化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規定,獲得通知書的示范應用主體可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60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公開道路的無人化自動駕駛載人示范應用。

在無人化道路測試基礎上,《實施細則》對測試主體的安全管理、 *** 與數據安全、風險應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批獲得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的企業包括百度、小馬智行等。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副總裁、首席安全運營官魏東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批拿到資質10輛紅旗車輛在4月28日當天就可以開始上路運營,此外,目前還有30輛極狐已經獲批開始在路上測試,經過各項考試驗收之后,這30輛車也可以開放給公眾。

魏東表示,百度在2021年就在亦莊拿到了無人化測試的許可,在此期間,百度無人車在政策區域范圍內經過了大量完備的測試。從實際離線驗證的情況,包括道路上實際看到的跑出來的效果來看,能夠達到設定的標準,整體的綜合安全性能夠持平或者超越人類駕駛員。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能夠在這個時間點有這個能力、有這個信心把無人化的開放運營讓乘客去做體驗。”魏東如是說。

小馬智行方面則表示,去年10月15日,公司取得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的無人化道路測試許可。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TO樓天城表示:“開啟無人化測試以來,小馬智行正從多個關鍵技術指標落實技術無人化,保證系統在處理各類復雜場景時的穩定性和技術質量,并且為少見的長尾場景做足冗余預案,為下一階段的量產之路打下扎實基礎。”

據介紹,此前,小馬智行已在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開啟主駕“去安全員”的無人化測試。在廣州,小馬智行還向特邀用戶開放體驗主駕位無人的Robotaxi,目前已完成近千次行程訂單。

自動駕駛商業化邁出關鍵一步

商業化是企業的共同訴求,也是高新科技從科研探索走向實踐落地的關鍵一步。在行業專家看來,無人車“去安全員化”是行業商業應用的重要節點。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方向盤前無司機’是自動駕駛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是技術層面的日趨成熟的.表現,也是商業化落地的起點。”

張毅表示,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的發放不管是從法律政策方面,還是從市場應用方面、從企業發揮突破方面來看都是一次巨大的嘗試。這個嘗試是對無人駕駛企業規模化運營、市場適應情況的測試,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由于發放的單位是首都北京,如果無人駕駛企業能在這里成功運營,也意味著這家企業未來在全國各大城市的相關區域獲得試行資格、甚至拿到相關牌照邁出了關鍵步伐。”張毅表示,這也為無人駕駛行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無人駕駛及其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未來可期。

這也與企業的看法不謀而合,百度與小馬智行方面均對記者表示,隨著昨日北京發放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也將開始鼓勵自動駕駛進行無人化測試。

記者梳理發現,北上廣深等城市早在2018年就開始陸續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如2021年3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組織起草《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第四十四條“商業收費”提到,使用智能網聯汽車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可以收取相關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方面還在今年2月官宣,年內將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助推深圳率先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一線城市監管只是說角度略有差異而已,比如每個城市想重點先推哪個領域,這個可能有差別,但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對于自動駕駛的積極性和開放態度、程度都基本上接近。”魏東進一步表示:“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我相信北上廣深都會實現商業化。”

更多應用場景將接入自動駕駛

《2021年度中國移動出行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網約車市場規模約為3190億元,同比增長18.54%;用戶規模約為4.52億人,同比增長23.83%。未來,數千億元的市場規模以及數億級的用戶群體,將成為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重要場景。

而就在4月24日,小馬智行剛剛宣布中標廣州市南沙區2022年出租車運力指標。

不同于以往自動駕駛公司的商業化試運營一般是在專門劃定的區域內進行,或者與出租車公司或網約車平臺合作,在一些許可區域內呼叫無人駕駛出租車,小馬智行所取得的出租車運營許可開辟了自動駕駛商業化的一種新路徑——以獨立主體公開競標,接受政策和法規一視同仁地考核檢測,可以在廣州南沙區內與其他出租車公司一樣,同場競技。

小馬智行公司將在廣州南沙投入100輛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出租車服務,其收費標準則按照廣州市出租車統一定價標準。

陳禮騰表示,與此前的試點運營不同,小馬智行獲得運營許可,意味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度與安全性已達到商業化運營要求,是自動駕駛技術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落地,具有里程碑意義。

來自中信建投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前,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競爭格局初具雛形,頭部企業競爭差距較小,行業仍處于增量競爭階段。而無人駕駛出租車作為網約車行業的下一發展目標,也吸引了眾多企業的布局。記者梳理發現,目前運營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公司包括滴滴出行、享道出行、曹操出行以及蘿卜快跑等。

“2024年-2025年會有一輪相對高峰的投放期。”在魏東看來,屆時與無人駕駛相關的一些國家級的配套管理辦法、法律法規將具備實施的條件,行業將迎來投放高峰。“到時候這個賽道里絕不僅僅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滴滴、小馬這些平臺,凡是有互聯網應用場景的企業一定會想辦法進入,包括美團、京東等。”

“以前的交通是駕駛員開著機動車的場景,我們更多地會用手機與其他人建立聯系。”魏東表示,在未來,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輛)自己就能聯網,它會連接更多的參與方進場,屆時所有的內容服務商、通信運營商等也將以自己的方式進入無人駕駛的運營領域。

北京率先試行“方向盤后無司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3

4月28日,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舉行的乘用車無人化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發布會上,百度、小馬智行兩家公司獲得了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首批“無人化示范應用道路測試”(簡稱無人化)通知書,這是繼去年11月兩家公司獲得示范區首批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許可后的商業化測試資質再升級。

去年兩家公司獲準的是向公眾提供“主駕駛位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而此次則是獲準向公眾提供“主駕駛位無安全員、副駕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即“方向盤后無人”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另外,兩家公司原先20平方公里的自動駕駛測試區升級為60平方公里。

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汽車在行駛中(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據了解,在“主駕駛位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方面,兩家均已向公眾提供了超2萬單的運營服務。資質再升級的背后則是,兩家公司順利完成了無人化技術規范中的10個新增檢測項目,并通過專家評審。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表示:“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的頒發是行業從無人化道路測試向無人化商業化試點過渡的關鍵政策節點,同時承載行業意義和技術意義。首批獲得無人化示范應用許可,小馬智行再次走在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商業化發展的最前沿,為今后自動駕駛技術更為廣泛的市場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而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副總裁、首席安全運營官魏東在4月28日表示,今年下半年一定會讓自動駕駛出行的無人化實現商業落地。當被問及“自動駕駛汽車副駕何時沒人”時,魏東稱:“保守點半年以內,反正很快。”

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監徐寶強則表示:“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我們并沒有嚴格區分說副駕有沒有人。”

魏東和徐寶強均認為,只要主駕位置沒有人,安全員坐在副駕還是坐在后排對汽車整體運營影響不大。魏東稱:“一攬子監管政策釋放出來后,我們現在先跑起來,把示范運營的效應先做起來。商業化其實從監管方的管理流程來講,事前、事中、事后已經有完善的制度,我們認為是在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至少在下半年一定會實現無人化的商業落地。”

此次,百度將會先期投入了10輛“無人車”,后續計劃再增加30輛“無人車”。目前,百度“無人車”駕駛運營時間為10:30~16:00,用戶可免費試乘試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蘿卜快跑APP試乘此次的新版“無人車”時發現車內有三塊顯示屏,分別為兩塊后排顯示屏和一塊中控屏,這三塊顯示屏的畫面不僅會模擬出“無人車”的行駛路線,還會模擬出“無人車”前方的行人、卡車、小轎車等交通單元;車內另有多組攝像頭,它們也會將監控畫面實時傳回給百度后臺控制中心,以保障“無人車”的運營安全。

百度自動駕駛汽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崔智明 攝

另外,車內中央扶手處還有一個紅色緊急制動按鈕,坐在副駕位置上的安全員向記者表示,新版“無人車”的限速為45Km/h,此前為60Km/h;他由主駕位置調換到副駕位置,將無法操控方向盤和制動踏板,緊急情況下也基本由車輛自行控制解決。因此,試乘全程下安全員并未進行任何操作。

百度目前在北京有600多個乘客上下車站點。百度方面認為,未來自動駕駛出行的無人化程度越高,越需要通過站點來對人、車雙方進行約束。徹底無人化之后,乘客不需要向司機確定自己的上車位置,也不可能再出現乘客打 *** 讓司機再向前走10米的情況,因此上下車站點只能是雙方默認的位置。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此外,一個站點不能頻繁上下車接乘客,不能出行一次性來了三輛車來接人的情況;也不能讓乘客步行的距離太遠,因此在保證交通安全的情況下,站點設計是今后運營管理需要磨合的一點。

Robotaxi將對網約車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沖擊?對此,魏東打了個簡單的比方:“現在的網約車再怎么改革,無非是綠皮火車做了點發動機改進,以前是火車站售票、現在變聯網售票了;而自動駕駛出行提供的是高鐵,百度現在做的是讓乘客從220公里/小時開始接受動車,然后接受350公里/小時,最終做到接受500公里/小時。”

速騰聚創與小馬智行展開合作 發力L4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易車訊 日前,小馬智行測繪資質我們從官方渠道獲悉,RoboSense(速騰聚創)與小馬智行宣布展開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將基于RoboSense(速騰聚創)激光雷達產品在性能、量產能力等方面小馬智行測繪資質的綜合優勢,結合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技術和場景識別數據模型領域的深厚積累,在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領域展開橫跨全業務鏈的深入合作。

雙方將通過創造性的技術遷移和大規模商業化的項目落地,推動行業的革新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體驗和生活方式。

RoboSense(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邱純潮表示,汽車產業智能化升級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為智慧交通的高速發展和融合變前冊革提供小馬智行測繪資質了前所未有的強勁動力。RoboSense(速騰聚創)和小馬智行緊扣時代脈搏,達成了產業鏈優勢互補、開放共贏的全面深度合作。這不僅極大地提升RoboSense(速騰聚創)激光雷達在更廣泛交通場景應用的優勢,也將助力小馬智行加速構建跨場景、跨平臺、跨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賦能智慧交通和自動駕駛行業的技術進化和產業變革。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樓天成表示,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技術方案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硬件,而硬件迭代與技術迭代相輔相成,互為促進。通過同速騰聚創戰略合作,我們將進一步打通自動駕駛產業鏈資源,打造更優的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和智慧交通產品,共同推進行業的發展。

全球首款車規量產交付的智能固態激光雷達

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RoboSense(速騰聚創)將圍繞L4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車規量產,與小馬智行開展深度合作。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智能固態激光雷達前裝車規量產的科技企業,RoboSense(速騰聚創)在激光雷達領域具備領先的車規經驗和量產實力,旗下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簡稱“M1”)針對自動駕駛車規量產設計,集成度高,結構極致精簡,在全球范圍內率先通過一系列車規測試,擁有極高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今年初,小馬智行首度公開第六代面向L4車規級量產設計的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外型設計、傳感器及計算平臺方案。雙方將基于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M1平臺,共同研發針對定制化場景需求的激光雷達產品,加速小馬智行新一代L4級自動駕駛的車規量產進程。

小馬智行自動駕駛乘用車車隊

RoboSense(速騰聚創)致力于賦予機器超越人類眼睛的感知能力,守護智慧交通安全。雙方將基于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結合RoboSense(速騰聚創)領先的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研發應用經驗,以及小馬智行自研云平臺和規模化、全天候、常態化的自動駕駛車輛所感知的路況信息,賦能智慧城市在感知領域的需求落地和方案升級,不斷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持續推動智慧城市實現治理模式、服務模式、產業發展的突破。

目前,RoboSense(速騰聚創)結合AI感知軟件RS-LiDAR-Perception和性能優越的激光雷達硬件優勢,已與行業伙伴就激光雷達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在北京、重慶、上海、西安等城市展開深度實踐與商業應用。

此次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豐富城市智慧交通領域的環境感知產品形態和多元場景應用能力,促進自動駕駛企業在城市智慧交通領域的價值釋放,構建城市智慧交通領域產業鏈高效融合和積極發展的生態環境,助力城市智慧交通新基建的快速銀螞發展。

小馬智卡自動駕駛卡車車隊

自2019年起,RoboSense(速騰聚創)與小馬智行基于激光雷達硬件產鋒悔埋品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緊密合作。雙方將在無人貨運領域深化合作,推動無人貨運卡車商業化、規模化落地,構建智慧物流產業新格局。

2021年3月,小馬智行推出旗下自動駕駛貨運品牌小馬智卡,通過建設自動駕駛卡車車隊發力智慧物流生態建設。RoboSense(速騰聚創)激光雷達可提供高度精確的感知信息,為無人貨運卡車提供了高度的感知冗余和安全保障。得益于此次戰略合作,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卡車的系統魯棒性將進一步提升,加速自動駕駛卡車在智慧物流市場的大規模應用。

小馬智行于2016年底在美國硅谷成立,致力于提供安全、先進、可靠的自動駕駛技術,實現交通方式的徹底變革。小馬智行以“虛擬司機”技術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在中美兩國同時布局,落地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小馬智行已獲得中美多地自動駕駛測試、運營資質與牌照。

自動駕駛產業正在開啟大規模落地和商業化運營,小馬智行快速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整體聯動,在多個關鍵領域與行業領先企業開展深入合作,過去一年中,小馬智行已陸續與四維圖新、英偉達、如祺出行、中國外運、一汽集團、三一重卡、上汽集團、曹操出行等產業鏈合作伙伴展開深度合作。RoboSense(速騰聚創)與小馬智行的戰略合作將拓寬行業合作生態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量產方案成型及商業化應用。?

RoboSense(速騰聚創)致力于激光雷達的大規模商業化普及,圍繞領先的智能固態激光雷達產品,不斷豐富產業鏈合作生態。

目前,RoboSense(速騰聚創)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已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元戎啟行、酷哇機器人等自動駕駛企業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并在無人物流貨運服務場景攜手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摯途科技攻堅智能駕駛重卡量產定點項目,旗下智能固態激光雷達贏得比亞迪、一汽紅旗、廣汽埃安、長城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極氪智能科技、路特斯科技、摯途科技、嬴徹科技等50余款車型的定點合作。

易車App提供銷量、熱度、點評、降價、新能源、實測、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單數據。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