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專業需要看什么書?
測繪專業要看的專業書: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測量學》
《控制測量學》
《大地測量學》
《工程測量學》
《GPS》
《GIS》
《遙感》
《攝影測量》
測繪工程制圖
測繪數據處理等等。
這些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
怎樣考取注冊測繪師的職業資格證書
只要是取得測繪類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6年可報考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取得其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他理工類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8年可報考。取得測繪類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4年可報考;取得其他理工類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6年可報考。取得含測繪類專業在內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的雙學士學位或者測繪類專業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3年可報考;取得其他理工類專業的雙學士學位或者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5年可報考。取得測繪類專業碩士學位,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2年可報考;取得其他理工類專業碩士學位,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4年可報考。取得測繪類專業博士學位,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1年;取得其他理工類專業博士學位,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3年可報考。具體規定請參見國家測繪局網站重要規范性文件欄目的《注冊測繪師制度暫行規定》一文。
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你現在可以報考了,查看當地市級的人事編制網,今年的考試時間是和一級建造師同一天考試的。你的專業可以報考,總共就是三本書,由國家測繪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組織編寫,注冊測繪師資格考試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的注冊測繪師資格考試輔導教材《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測繪綜合能力》和《測繪案例分析》只要好好看書,吃透教材還是容易過的。.注冊測繪師已經舉辦兩年了,之一年通過率在12%左右,第二年通過率更高15%。總體來說,考試難度適中,即便12年綜合能力失手那么多朋友,通過率不降反升。
三門之中《綜合能力》--就從最基礎的測量知識入手,看《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工程測量學》,《道路工程測量》等書籍,做測量學題庫,以及網上搜些題來做;
《測繪規范法規》就只能看測繪法,行政許可法,測繪資質管理,資質分類等法律法規資料;
《案例分析》就沒底了,但是自己負責過房產測繪、近海和內陸和水域測量、地籍建庫、GPS動靜態、道路施工、建筑基坑變形監測、管線探測等諸多項目,就是對攝影測量還沒搞多。但至少有點點底。以上為本人備考的情況。
祝你好運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
測量員要學習什么書?考測量員證要什么?大神,求推薦
一、測量員考試報考條件:
1、年滿18周歲;
2、高中及以上學歷。
凡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并具備以上條件者,均可申請參加測量員員培訓和考試,獲取測量員證書。
二、測量員考試科目
1、基礎理論知識
1)測量法規與管理;
2)測量基本知識。
2、專業技能實務
1)水準測量 2)角度測量 3)距離測量 4)測設的基本工作 5)施工測量準備工作6)建筑施工測量 7)線路工程測量 8)地形測量 9)現代測量儀器與技術
3、儀器操作
1)水準儀操作 2)經緯儀操作
三、測量員考試題型:
測量員試卷是有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組成,共計50個題,每題2分 。100分滿分,60分及格。
管理學的十本必讀書籍
1.《管理者必讀12篇》
《管理者必讀12篇》是繼《CEO必讀12篇》之后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信匯中正領導力及其合作機構開發的又一項革命性自主培訓產品。現在,作為一名普通的中、高階管理者,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你同樣可以親身感受像CEO必讀12篇一樣的卓越培訓體驗,輕松實現個人成長。
《管理的實踐》
《管理的實踐》(The?Practice?of?Management),開啟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了管理學發展史上的新時代。現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實踐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粗略列舉一下,就可以包括: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客戶導向的營銷、業績考核、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測繪資質管理學書籍我管理團隊等。
3.《領導力21法則》
《領導力21法則》是全球領導力大師――麥克斯維爾博士40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以21條清晰的法則,有效講透了提升領導力的方方面面,將抽象的領導力概念以具象的方式呈現。
4.《基業長青:理想公司的成功理念》
1994年,通過對包括惠普、寶潔、3M和索尼等18個行業領袖成功企業的研究,吉姆·柯林斯給出了偉大的公司何以偉大的答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使優勢成為公司的特性。其人性化視角是本書的一大亮點。
5.《從優秀到卓越》
本書是超級暢銷書《基業長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繪了優秀公司實現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偉藍圖。《基業長青》揭示了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訣,但書中提到的公司自始至終都出類拔萃。對于那些業績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呢?是不是卓越的企業都有所謂的特殊“卓越氣質”?發展的瓶頸是不是真的難以突破?
評論已關閉!